[中评] 《嚎叫/Howl》:电影与诗歌

有人说一部电影就是讲述一个故事。

不论镜头的推移,光烟的弥漫都是一个导演在以他独有的方式深情款款地向用心聆听的人讲述着故事,咒语一般的,或深情,或凝练,或深邃,或浅白的故事。

然后我觉得自己习惯了那样去看电影,去听故事,去自然而然地将一部电影当成一部小说。时间地点人物,那些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故事里浮现出来,于是再纷杂也有线索可循,在荒乱也有章法可依。

直到那一天看到了《嚎叫》。

那在打字机僵硬的节奏中挣扎着响起的舒缓悠长的萨克风,金黄色的废墟里燃烧的骷髅,性和欲望发出的久长的呻吟,像是昭示着一场旷日的疯狂的叫喊。大火在字里行间升起,没有烟硝地吞噬了倾听的灵魂。死亡,结合与新生。

在那些流动的色彩后面我觉得,我看到的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或者说甚至不是一个故事。影片对于主人公的生平不过是简单几笔一带而过。仿佛只是在详尽的评述之后一个漫不经心的点缀。是笔梢尽处的一抹淡淡的风采。让人惊艳的反而是在电影中大段大段应用的诗歌,对诗歌细心而详尽的注解,以及法庭上两方人士争锋相对的争论。

整部电影的节奏不是随着作者的生平来进行的,甚至也不是随着审判的进行而进行。真正引导电影进行的是那几乎一整首长诗的反反复复地浅吟低唱,是那些粗糙又极富暗示的画面,那些在跌宕起伏的声线里渐渐展开的诗人内心里的孤寂,逼仄,狂热,失望以及无边涯的苦闷和纯粹的爱恋。

正是诗歌内在的跳跃性,让这部不停在不同的时间和事件之间转换的电影没有出现任何的违和感。对诗人过去的回顾采取了黑白画面,现在的采访和审判则是充满50年代气息的彩色画质,而引用诗歌的时候则是插入大量动画。不同的画质非常完美地表达了时间,地点甚至是虚实的不同。三者不停地来回切换。而诗歌的介入让电影在每一个转换和衔接之处变得更加流畅和自然。这正是电影的一大亮点。

另一点不同于一般电影的地方在于电影的重点几乎都放在了对诗歌的阐释和评论之上,让人几乎以为这是一篇文学评论。以诗歌评论诗歌不论是国内外都屡见不鲜,而通过辩论对作品进行评论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并非没有。比如德莱顿的《论戏剧诗》就是以四人对话方式写成。但是放到一部电影中以如此独特的形式又如此浓墨重彩地去辩论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可说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一点正是这部电影最为特立独行的地方。它明目张胆地在所有人面前讨论美讨论价值这样抽象而枯燥的话题,处理上却是深入浅出,多而不滥,让人不由自主地眼前一亮。而对这一严肃话题的探讨无疑让人在对《嚎叫》和金斯堡都多了更多了解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深化了电影的主题。避免流于俗波。

诗歌的节奏,诗人的生平,文学主题的探讨,让看电影观众仿佛是在欣赏一篇卓越的诗歌,诗人的积郁的思想在诗歌中释放,也在电影里释放,观众在电影中沉醉,也在诗歌中流连。凡此种种将电影塑造地卓尔不群,再加上詹姆斯•弗兰克和其他演员优秀的表演,成功地诠释了诗歌、诗人以及垮掉的一代。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1

评分人数

  • 空↑

谢谢分享哦

TOP

谢谢分享

TOP

我愿是一支无名攀墙花,逾越高高的围墙不受禁锢。

TOP

我倒觉得现在人还不如那垮掉的一代  我们是被生生活埋的一代
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TOP

赞!赞!
      以前看美国的文学,{看的较少},对“垮掉的一代”整体感觉就是颓废、偏激、充满矛盾的…… ...
子夜花燃烟 发表于 2011-9-6 12:32



    谢谢。垮掉的一代我也是从上大学才开始接触的。第一本看得就是凯迪鲁克的在路上,那会儿正在从萌芽过度出来的阶段,感觉很对胃口,后来就看得多了点。正经了解还是教科书上讲得……

TOP

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恰如LZ精彩的評論,不可多得!

TOP

赞!赞!
      以前看美国的文学,{看的较少},对“垮掉的一代”整体感觉就是颓废、偏激、充满矛盾的……种种。
      看了《嚎叫》这部风格独特的电影之后,我的感受很混乱很奇特,理不出头绪的那一种。
      楼主 的评论 精彩全面,让我受益匪浅。赞一个!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