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天使在美国(上)/Millennium Approaches[mp4][0.8G][舞台剧][同性][美国][百度]

加菲 小狼 橘杉男子Tomas



导演: 麦瑞安·艾利俄特
编剧: 托尼·库什纳
主演: 安德鲁·加菲尔德 / 内森·连恩 / 拉塞尔·托维 / 阿曼达·劳伦斯 / 丹妮斯·高夫 / 内森·斯图尔特-贾瑞特 / 马克·阿诺德 / 苏珊·布朗 / 詹姆斯·麦卡德尔 / 凯蒂·哈珀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7-20(英国)
片长: 220分钟
又名: 美國天使千禧年降臨: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台)
IMDb链接: tt6846664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的剧情简介 · · · · ·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国处于列根的保守政权之下,正经历爱滋病危机。《天使在美国》正讲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群纽约客徘徊生与死、爱与性、天堂与地狱之间,挣扎求存、奋斗的故事。东尼.库什纳(Tony Kushner)的《天使在美国》可谓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戏剧之一。此剧共分两部分,总长逾七小时,于1992年至1993年间在伦敦英国国家剧院首演,并赢得普立兹戏剧奖等多项大奖。该剧有趣又感人,尖锐又富有深刻洞见,以充满想象力的方法,探讨爱、痛苦、疾病、死亡、信仰、政治等主题,即使在25年后的今天,仍然发人深省。本次复排版的演员阵容鼎盛,荷里活及英国剧界的一线演员纷纷登场。饰演主角普莱尔的安德鲁加菲(Andrew Garfield)曾获奥斯卡最佳演员提名,代表作包括电影《蜘蛛侠:惊世现新》(The Amazing Spider-Man)及《钢锯岭》(Hacksaw Ridge)。其他主要演员包括主演BBC剧集《宝拉》(Paula)的丹妮斯高弗(Denise Gough),曾演出《星球大战:原力觉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的占士麦卡德(James McArdle),曾演出英国国家剧院《高校男生》(The History Boys)的罗素托维(Russell Tovey),以及演出音乐剧《金牌监制》(The Producers)和电影《假凤虚凰》(The Birdcage) 的尼芬连恩(Nathan Lane)。本剧导演玛丽安.艾略特(Marianne Elliott)是奥利花奖及东尼奖双料得主。她为英国国家剧院导演的《深夜小狗神秘习题》(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及《雷霆战驹》(War Horse)都大获成功。这次,她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人性赞歌。





“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喊叫,“我要对你们说出真相!我们把他杀死了——你们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自《快乐的科学》(Gay Science),弗里德里希·尼采

今年4月,英国国家剧院重排了百老汇经典话剧《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虽然只在英国和美国上演,但这并不妨碍该戏通过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 Live)走向世界各地,我们也有幸在中间影院看到了这样的史诗巨作。

    《天使在美国》全戏长达七个半小时,由上半部分“千禧年降临”(Millennium Approaches)和下半部分“重建”(Perestroika)构成。最初,上下两部分剧作并没有同时创作出来,因此也从未由同一个团队完整地演绎。直到1993年,两部分才在百老汇沃特·科尔剧院一地先后上演,随即便引起巨大轰动,以至于两部作品史无前例地分别获得了93年和94年托尼奖最佳话剧奖。

    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编剧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不断对剧本进行修改,至2013年出版了最终的修订版。从《天使在美国》故事发生的1985年至今,美国进行了数次总统换届,全剧的主题艾滋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性恋婚姻在美得到了合法化,右翼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历史仿佛是在前进,但某些方面好像又回到了起点。正因如此,今年4月英国国家剧院的根据这版剧本重排的《天使在美国》,可以说既涵盖了库什纳对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多个政治社会议题的回望和反思,也无疑充斥着剧作者对近几年来美国社会的不满和指涉,甚至不乏对未来社会的精准预言。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些,《纽约时报》剧评人、文化版副主编帕特里克·海利(Patrick Healy)才认为,《天使在美国》称得上是“近二十年以来美国最具影响的戏剧作品”。


    如果说托尼·库什纳在他创作的《林肯》《慕尼黑》等电影剧本中体现出了其对政治、权利等问题的高度敏感,那么《天使在美国》无疑就是将这些优点发挥到极致的那部作品。全剧采取多线叙事的方式,对八十年代的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及其亲人的生活进行了深入描绘,其中既有完全虚构的角色,也有根据真实人物创造的“恶魔”。几个主要角色都有着相当多面的性格,众多人物的命运因血缘、情感、取向、疾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网络。与此同时,每个人物又都有着高度的代表性,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交流通常都不单承载着推进情节的职能,而且还表征着不同种族、政治观念、宗教信仰的相互对撞,展露出美国社会中同样纵横交错的裂痕。

    拿全戏中最简单、但也是最令人深思的人物关系节点罗伊·科恩(内森·连恩饰)来说,此人本身就是由真实人物改编而来:他是一名律师,也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他在剧中试图操纵政治,将地区法院书记员乔·皮特(拉塞尔·托维饰)送入司法部,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律师资格。他憎恨黑人,仇视共产党,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六十年代,一手炮制了对共产党人的审判,亲手将罗森伯格夫妇送上了电椅,可以说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但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兼具同性恋身份,并且因身患艾滋病去世。

    直到临死前的那一刻,罗伊·科恩依旧在戏弄罗森伯格夫人的亡魂,让她给自己唱歌,希望以此达成一种别样的“胜利”,简直是“不作不死”。最终,他被身上高度浓缩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悖谬反噬,成为剧中人类献给上帝唯一的牺牲。可以看到,作为极右翼分子的罗伊·科恩本身就是一颗炸弹,几种美国社会中典型的群体都与罗伊·科恩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几个核心议题也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他所有角色无不如此,哪怕是那些看上去并没与什么丰富性可言的角色,也通过另外的方式扩展了厚度——比如母亲、拉比、医生、演讲者、罗森伯格夫人这几个角色均由同一位演员饰演,从而达成了时空上的贯穿性作用——《天使在美国》因此而复杂,美国社会的复杂性也由此得到彰显。


    当然,这种复杂性不仅是通过精准的人物塑造表现出来的。曾凭借其作品《战马》获得托尼奖最佳导演奖的英国导演玛丽安·艾略特(Marianne Elliott)在此次重排中展现的惊人调度能力也对情节的展现和人物关系的构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体看,全剧的舞台调度是由点状逐渐过渡到平面,再由平面走向纵深,空间的融合象征了个体命运从全无关联到交叉直至在某一点趋于重合。尤其是剧中两组伴侣(即第一男主角普莱尔·沃特尔和他的同性恋人路易斯,以及上文提到的乔·皮特与他的妻子)的两次别离时,舞台空间都呈现出交错的状态,无疑是对当时社会下爱情悲剧的精巧、沉重且具有普适意味的总结。

    罗伊·科恩之死在剧中固然昭示着这样一点,即“恶有恶报”是《天使在美国》创作的一个意旨,但库什纳的剧作并不止于此。在罗伊·科恩的灵床前,共产党人的亡魂和犹太人、黑人共同为他安魂,种族、政治、信仰和历史竟然出人意料地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只因在这一刻,死亡轻巧地超越了一切恩怨情仇。这就表明,政治与道德的确是美国社会中的重要环节,但还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发现,作为世界腐坏象征的艾滋病,不仅仅感染了像罗伊·科恩这样怙恶不悛的人,也会感染普莱尔·沃特尔这样人畜无害的人,这意味着人类社会普遍面临着一种超道德的危机,面临着一种比相互厌恶、仇视更加迫在眉睫的终极考验。

    耐人寻味的是,全戏的两个部分分别以美国犹太人葬礼和苏联共产党人演说作为开头,分别象征着冷战趋近尾声时美国式的熔炉社会和苏联共产主义社会两种文明秩序的土崩瓦解。在那个疾病肆虐、人心惶惶,尤其是基督教所预言的末日即将降临的九十年代,上帝暴怒而去,人类无所依凭,《天使在美国》所探讨的,其实更是人类作为一个族群该何去何从的哲学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上半部分的“人人之战”就顺理成章地进阶成下半部分的“人神之战”,而现实向超现实的转变迫切地需要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这里,托尼·库什纳选择引入一些魔幻色彩。


    总体来看,“千禧年降临”和“重建”虽然归于同一个作品名称之下,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条不太分明的界线——前者是以现实为底色,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魔幻、邪典的元素,后者则是完全相反,幻觉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现实生活则变成了魔幻的结果。家族先人、暗黑天使、南极雪原……现实和幻觉的相互渗透,既可以解释为不断加重的疾病对意识的侵蚀,也可以单纯当作一种富于奇想和诗意创作手法来看待。

    于我个人而言,魔幻色彩为这个戏制造了太多震撼和真实感,甚至实现了HBO制作的电视版《天使在美国》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这里,导演玛丽安·艾略特可谓居功至伟:舞台之上,末世的黑暗天使其实不是天使,它们通过一种不完全的假定性还原成“被上帝抛弃了的有翅膀的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恐惧和欲望。而作为编剧的库什纳也敏锐地察觉到,一旦将这些元素去除,主角普莱尔的一切抗争与搏斗都将失去客体,其与人类命运的抗争就会矮化成为与疾病的抗争,病情的好转就会退化成幼稚的童话故事。

    最终,普莱尔在与天使缠斗的过程中明白,人类必须自救,而自救的方式就是不断前进和繁衍;人类必须在“上帝已死”的世界上找到全新的生存方式,必须放弃对末世的焦虑和恐慌,积极无畏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在全剧的结尾,普莱尔以先知的口吻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我祝佑你们”,而非“上帝祝佑你们”——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是尼采口中人向超人转变时发出的有力宣言,而在《圣经》中作为奇迹和医治象征的毕士大(Bethesda)之泉也出现在了纽约,其上的那尊毕士大天使铜像不仅寓意着普莱尔个人得以生还的奇迹,更寓意着全人类将要迎来的新生与希望。


    但或许真正的悲剧也来源于此:罗伊·科恩死后三十年,他的老主顾当上了美国总统,人们也仍然被这部作品投下的巨大阴影笼罩,仍然从这部作品中收割着希望。我们不禁追问,那些曾经的赌咒和誓言,那些所谓的进步和成长,是否只是人类在历史中设下的又一个巨大骗局?

    但愿不是。但愿不是永远,但愿永远不是。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1

评分人数

  • naonao730

天使坦荡荡,恶魔在人间。

TOP

谢谢分享 周末愉快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感谢分享啊!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thanks fo ryr sharing

TOP

感谢楼主分享

TOP

changpian  xiexie fenxiang

TOP

小狼是小狼吗

TOP

七小时舞台剧,厉害。。。

TOP

感谢分享啊  小咖啡

TOP

回复 1# stg_dash


    谢谢分享 周末愉快

TOP

谢谢楼主分享

TOP

纪录片 不错 好片

TOP

谢谢楼主的分享!!!

TOP

谢谢楼主的分享!!!

TOP

感谢分享!

TOP

这个赞,感谢分享

TOP

谢谢楼主分享

TOP

谢谢分享

TOP

真棒!!感谢分享~

TOP

竟然有这个,太好了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