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评] 《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1981)》:当感性爱上理性 [打印本页]

作者: steffen_bai    时间: 2019-10-2 23:00     标题: 《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1981)》:当感性爱上理性

本帖最后由 mrwhite 于 2020-2-14 14:45 编辑

刚看了81年的电视剧版,能明显的感觉到剧中在极力的回避Charles和Sebastian之间的感情,更多的在反应时代和时局的变化对这个家庭和所有人物的影响,但这种回避也一定程度上将他们之间的感情表达很隐晦和吸引人。

考虑到两个人在故事中的各种背景,Charles和Sebastian可以理解为理性和感性的两个极端。在我看来Charles极端理性,出生中产阶级家庭,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难称富裕,家庭关系也并不和谐,应该是这样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对是非对错的认知:永远选择对的而不是想要的、顺应现实以牟利而不是与之抗争,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果断的顺应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更好的生存下去,也可能正因此,他才会选择做一个无神论者,因为信仰并不能带给他任何实质性的改变。Sebastian恰好相反的极端感性,出身高贵,家境优渥,尽管父母关系破裂,但父母兄妹对他的深爱令他十分享受各种感情,享受有人的陪伴,甚至患得患失,正如他对待宗教的态度,一方面对整个家庭对待宗教的态度嗤之以鼻,而另一方面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宗教有所寄托,报以希望,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他才会在修道院结束余生(猜测)。

Charles爱Sebastian,他们分开后他通过各种渠道默默的打探着Sebastian的消息,找一切机会希望能见到他,但他清楚的知道这个爱不被认同,不被接受,更重要的是不被这个家庭接受,这种不被接受的爱不但不会让他得到什么,相反会失去更多。它顺应时局,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后又以为找到了真爱重新选择,但也是寄予浮萍,一无所获。当战争不可避免的到来时,他也变顺应从军,应时而生。但他的这种极端理性,让他注定孤独,他失去了身边所有的人,所有的情,也正是如此在片尾这个无神论者才会默默的走进那个小教堂,将感情和情感寄托于信仰。

Sebastian也爱着Charles,他对Charles的爱更像是一件易碎的稀世珍宝,惜之如命却不敢触及,他不敢过度的在Charles面前表达或表现自己的感情,因为他太清楚Charles永远也不会接受自己的感情,所以他才会用酒精蒙蔽自己、才会四处逃亡和躲避,躲避Charles也躲避自己的感情。可到头来,他也发现感情这个东西根本让自己无处可躲,就算身体走的再远,爱的人也总在自己的眼前,就算把自己彻底灌醉,那份爱也还在心里。剧中最后透露他最后出现在修道院,也许就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不得不将一切寄托于看不见抓不住的信仰。

极端理性与极端感性的相爱,貌似注定悲剧,各安天命,独处余生。
作者: Singleforever    时间: 2019-10-14 18:34

不全是如此。
这两个人的感情在小说里面不是重点,就像《好莱坞明星家庭相簿》里面Lionel与John的瓜葛,不是主体,甚至不是主题,但却是作者彰显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推手。
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解读,所以,看看就好。
作者: ttkankan    时间: 2020-9-2 01:27

记得书里的Sebastian最后过的非常不体面,虽然他去追随真爱。书里非常隐晦的表现他最后是陪着男友贫困潦倒过完一生
作者: Singleforever    时间: 2020-12-19 16:05

追求真爱,又不等于事事顺心,更不等于一定会幸福,自然也不意味着生活必定优渥。
《简爱》里面有一句非常小资的话:彼此相爱而吃糠胜于彼此仇视而吃肉;说这话的,一定没有吃过糠。

我从来不觉得那些选择了物质和具有实体价值的,就一定比那些选择了精神和非物质意义的要高明或者睿智。
这跟打牌一样,不是一手好牌就一定能赢,还要看对家是怎么给你搭桥,以及你是如何应对的。
无论是物质改变精神,还是精神影响物质,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有底气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 蝶舞天之涯    时间: 6 小时前

这个还没看过呢,有机会看一下




欢迎光临 Queer As Folk中文站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QAF中文站 (http://qaf1.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