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长评] 《骄傲/pride》——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 [打印本页]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7 12:53     标题: 《骄傲/pride》——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

本帖最后由 walter 于 2015-3-7 20:46 编辑

《骄傲/pride》——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

我最早在2010年BBC中文网的文化鸿沟专栏里,一篇名叫《矿工与我》的文章里知道伦敦同志团体到威尔士矿区支持1985年矿工大罢工这个故事的,该文作者鸿冈也是“离奇”来形容这段往事。当时作者刚刚踏入新闻界,本身就是同志他被一个朋友动员去到威尔士支持同志大罢工。鸿冈回忆写到:“我以为他们自讨没趣,不挨打至少也会挨骂,谁知到了第二年伦敦的同志游行却让我亲眼看见威尔士矿工工会的锦旗加入游行行列,作为回报,矿工和家属居然来到伦敦,来声援同性恋的游行了”这简直就是天外有天,巷外有巷。如不是看了其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骄傲》,还真无法相信。

Hero/做自己的英雄

一个月前就看完这部电影,迟迟没有下笔,就是一直在思索,只有20多岁的毛头小伙马克为何会有此举?那里来的胆量就这么带着一帮人蝎蝎螫螫的跑到恐同恐到脚跟子的威尔士,而且为毫不相识的‘红脖子’矿工出钱出力?他到底图什么?左思右想,才明白我们中国人骨血里铭记着安安稳稳做‘良民’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千年古训!我们怎么会明白“公民不服从”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呐?抗议不公的事我们敢做吗?没点甜头的事我们会去做吗?

马克是‘同志支援矿工’运动的核心人物,也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没有他也许就没有这档子事,也不会有这部电影。他是怎样一个人呐?

一个桀骜不驯的勇士。公民运动绝对不是风花雪夜,影片开头就是矿工和骑着高头大马的警察肉搏镜头,1985年那场矿工大罢工非常激烈,流血事件不断。撒切尔夫人领导保守党政府做好充足准备,全面打压围堵矿工罢工,没有勇气怎么可能参与到这样激烈的斗争里去?有没有人注意到在马克的小破公寓外头挂着一个写着:“THATCHER OUT”(一语双关哦)的红底白字大横幅。马克在电视上看到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我没法改变我做事的风格,我不是来展示软弱的……”,流露出那种不屑的表情。就是这种桀骜不驯的勇气,让他骄傲,让他看到政府打压劳工阶层的不公。让他不服从撒切尔政府打压同志、劳工的政策,站出来为良知和公正抗争,这才是触发公民运动的先决条件。

当然,之后路的完全不顺,在抽募善款时遭遇到辱骂,在矿工那里遭到白眼冷遇,这都没有挫伤马克的勇气,反而越挫越勇。当同志支援矿工被当地报纸曝光后,马克在伦敦的同志聚点(一个小小的同志书屋)之被人砸,扔进一串鞭炮。本来同志就遭人非议,这会又跑去支援和政府作对的矿工,不被拍黑转才怪。如果这时放弃也不会有人责怪马克,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马克不但没有放弃,反而一鼓作气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场“煤矿和变态的筹款音乐会”,筹的几千英镑善款。

一个无私的公民。马克这个人物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他强烈的公民意识,他不仅有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强烈意识,更维护其他群群体权利和尊严。这也是纪念这个只有短暂生命年轻人的唯一理由,公民社会会永远记住每一个勇敢捍卫公民权利的人。同志的身份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我们与异性恋不同的性取向。LGBT运动本质就是一场捍卫同志公民权利的运动,抛去公民这个概念,LGBT运动只会剩下一个空壳。另一个让人感慨的地方就是马克的无私。他有去争取一个什么“同志支援会”主任?或以此为资本在伦敦同志团体里竞选主席?还是忙着争当‘伦敦十大杰出青年’,威尔士十大新闻人物、全英焦点人物?并总觉着没这些头衔,让人家怎么开展工作吗?没有,他无所求,只是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为矿工筹款。在大罢工失败后,卓然一身的远远的看着矿工,一脸不服的愤然离去。

马克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没钱没权没学历,挤在一间小破公寓里,和我们一样被骂被歧视被主流排斥。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追求自由、尊严和权利,放弃一个公民的职责。反而使他内心更加强大,勇敢的捍卫公民权利,成为一个英雄。

做为同志我深切的体味到那种言语难表的恐惧和孤独,我们是一群被社会抛弃的族群,没有人会在乎同志的生死。指望他人为我们做什么那只能是妄想,指望突然变天更是做白日做梦。改变只能靠我们自己。不要被歧视吓趴下,要看清歧视只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作为一个人,其基本权利(自由和尊严)不能被践踏。勇敢的争取自由和公正,这才是出柜的本质,也是一个公民的职责。做自己的英雄,主宰自己未来,因为生命短暂。

You've Got a Friend/有朋自远方来

同志,矿工完全不搭调的两个群体,相遇肯定会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也造就这部电影那么多的笑点和泪点,默默地让你感动,又不失时机的让你微笑,甚至是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实在佩服腐国导演编剧化腐朽为神奇的超凡力量,本来是艰涩难懂的政治事件,复杂敏感的社会问题,却被拿捏成一部欢笑伴着泪水的正能量轻喜剧。更让人惊叹的是一群英伦老戏骨带着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们精彩群戏,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生动鲜活,又完美的融入到群体中。

同志和矿工天雷撞地火碰到一起,纯属巧合,更是一个误会。老奶奶错把“同志支援矿工”错听成“矿同联盟”。后来只好就这么将错就错把同志带到村子。村民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一群伦敦娘炮从怪异涂鸦的面包车上走下来时,彻底惊呆了。后面各种闹腾,笑点不断。工会里的骨干人物莫林跳出来反对,指责招来一批变态同志威胁整个村子里人,还接连散布同志传播‘艾滋病’,同志会带坏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村子里的男人更是和娘炮保持绝对距离,一怕被娘炮吃豆腐,二怕也变成‘同性恋’。老奶奶一直好奇拉拉们的素食主义,一个家庭主妇一本正经的问一对夫夫:“你们生活在一起,像丈夫和妻子一样生活,我想弄明白——你们两谁做家务?”

当然最终隔阂被填平,两群陌生的路人,在共同的抗争中,变成紧紧相拥的真心好友。转变起于同志付出的真情。马克他们要支援矿工,完全可以筹点钱寄给矿工就可以了。矿工为同志做过什么?矿工什么时候接受同志了?难道矿工没有歧视欺辱过同志吗?回答都是:“NO”!再看看马克带领的这帮同志为矿工所做的。除了几次从伦敦跑到威尔士与矿工吃住在一起,更是坚持为矿工罢工筹款到最后一刻。同志支援矿工的善款,是同志拿着小桶站在街头一便士一便士筹来的。还记不记得这个镜头,三个同志蜷缩着拿着小桶站在雪地里筹款,一个男子当其面就一口吐沫飞过来。

同志给予矿工的不仅是金钱,更有友谊。日夜的朝夕相处,心与心的交流,陌生的路人成了知心好友。同志们也慢慢明白那‘黑色的脉动’一直蔓延到矿工的血液里,看似粗粗笨笨的红脖子捍卫的是威尔士百年来的矿工文化。他们从事着别人瞧不起的辛苦的工作来养育家庭,他们有着自己的自豪,并且勇敢的捍卫者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同志何尝不是如此,面对者各种各样的歧视和欺凌,面对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勇敢的追求着自由和尊严!

正是这创造历史的友谊,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画面:

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打开脖颈上的项链,对身边的小拉拉说道:“宝贝,看!这是我的威廉,我们在一起44年了,我祝你有一天找到你的她,像我们一样幸福。”

莫娘扮演的格辛,一个飘在伦敦威尔士同志,在圣诞节接到来自威尔士矿工的问候电话,一句浓浓乡音的:“Nadolig Llawen(威尔士语的圣诞快乐)”。瞬间融化了格辛的心。那里有人知道,本来是合家团员喜气洋洋的节日,却是同志难过的年关!不知道有多少同志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他们被家人抛弃,亲朋疏离。迷茫的漂流在他乡,成了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一群人。

一向风风火火的海菲娜开着同志捐赠红色小巴闯到伦敦同志游行的现场,真是又惊又喜。一车人冲下来,老奶奶一边满口喊着:“我的拉拉,我的拉拉们呐?”一边把小拉拉们像亲孙女一样揽到怀里。一直木讷讷的矿工大叔,像兄弟一样紧紧包住马克……。这时罢工成功不成功已经不重要了,这可以驱走所有孤独,照亮一切黑暗的友谊,更弥足珍贵。

影片最后来自整个威尔士矿区的各个工会的大巴贴着“矿工支持男女同志”来到同志游行会场,支援同志游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矿工和同志肩并肩,手牵手浩浩荡荡走在一起捍卫公民的自由和尊严。英雄的外表会不一样,但英雄的内心一定相同。

后记:LGBT运动是一场华丽的公民抗争史

LGBT运动的本质就是公民抗争、公民不服从运动。在这个以多数异性恋者为准则建立的道德、法律等一系列规范的社会,同性恋者肯定是“异类”。所以同性恋者因为自己不同‘性取向’被认为是‘病态’‘变态’,以及‘违法’,违反‘自然规律’,宗教、传统道德更是咬定其为‘罪孽’。同性恋者一直被各种理由打压、封杀,迫害甚至大规模的屠杀。

西方民主国家在打垮纳粹以后,一是对纳粹极权的清算和反思(纳粹是绝对推崇一元社会,纳粹更大规模关押屠杀同性恋者),二是民主体制不断完善,公民社会建设不断加强,民权活动此起彼伏,保障人权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才开始反思一直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欺凌,加上同性恋者的公民意识的觉醒,采取各种公民抗争手段反抗打压同性恋者公民权的法律、政策、世俗观念等等。这才有了法律上废除同性恋有罪,同性恋去病化。同性恋人权民权运动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达到一个高峰,大大小小各种同志人权民权团体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同志开始抛头露面,举行盛大的同志游行,同志人权民权领袖也在政治领域崭露头角,直接在法律政治领域为同志维权,比如我们熟悉的哈维米尔克。《骄傲》更让人感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同志群体直接跑去参加劳工阶层的公民抗争。

到了21世纪,多元化社会在西方民主国家日渐成形,加上同志运动近半个世纪的成果,同志婚姻合法化的抗争运动华丽上演。同志婚姻是一场纯粹的公民不服从运动。公民不服从是在宪政体制下基于公民的道德、良知的不服从。在以异性恋为标准的法律下,同志婚姻是被禁止的,这明显无视同性恋的存在,否定同性恋者的公民权利,践踏同性恋者的基本人权。所以在同性恋婚姻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社会上自总统议员、各路明星精英,下到普通百姓一一站出来质疑同性恋婚姻非法,要求通过同性恋婚姻合法。最后,最高法院、州法院一锤定音,通过同志婚姻,就是基于同性恋婚姻非法违宪,因为宪法下人人生来自由平等,其自由权、生存权、辛福权不可被剥夺。这是民主国家的立国之本。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都是一样,自由、尊严和公正公平属于每一个人。同志是社会的少群群体,但这不是无视同志公民权的理由,一旦缺口被打开,民主体制就会不完整,也许会堤毁蚁穴。

反观中国,不要说这六十几年,就是这“千年文明”,什么时候是公民社会了?延续2000多年的皇权专制直接被党权专制取代。从来没有过法治社会,只有‘帝治’‘党治’。人权被彻底无视,民权被全方位压制,意识形态上是针扎不进,水泼不透。在东欧解体后,一党独裁继续‘这边风景独好’,整体国民都没有公民意识。这样的大环境下便有了这样结果:在中国绝大多数同志深柜在‘异性婚姻’里,娶个老婆生孩子,再偷跑出来找个男人来一炮。那里会有什么我是同志我骄傲的概念?自我认同就是在转世三代也不可能。

就算是露个头‘出柜’同志,也基本就是出柜后安安稳稳过日子,闲来用芊芊玉指敲出几篇“美文”自我陶醉一下。更可笑是那些挂着同志公益牌子的公益组织,压根没有公益内涵,基本是请客吃饭,拉帮结派。在他们的微博上转几篇欧美同志新闻,贴几张软色情的图片,就成公益了?社会其他群体基本把同性恋看做‘过街老鼠’,不折腾,不歧视,不欺凌同性恋者就不错了。就是极少数人站出来为同志说话,也只能打打亲情牌。

有些人寄希望于通过同志‘出柜’来‘慢慢’改变,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同志运动必须在公民宪政社会里才能进行,才能有成果。这些人只是了解了现在西方同志运动的一些‘碎片’,对西方同志运动是盲人摸象式的理解。大多是受一些到中国来‘传教’美国同志活动家的影响。他们到中国这言论监控的社会,说的很多东西都是掐头去尾,甚至前后不搭。比如他们说中国同志环境比西方同志好,因为没有基督教打压。他们不知道在中国基督教也好,回教也好都被死死压制住,在重庆发生的‘五教’教职人员唱‘红歌’不是笑话。现在欧美国家同志权益一一实现,特别是同志婚姻接连通过,这样的言论只能当笑话了。

在西方公民社会,民主体制下对‘出柜’定义上是:“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公民意识”。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社会上下认同的。更强调对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关注、尊重与维护。抛去公民社会,民主体制,宪政法治,‘出柜’都无法成立。同志民权团体的建立和民权运动的开展,在中国是彻底被封杀的,中国只承认党权。

现在,我不求中国人去搞公民运动等等,能不能先正确了解一下现代公民社会,西方民主法治社会和同志运动?不仅是名义上号召‘出柜’,而是唤醒所有人的公民意识。如果你这些都不了解,只能是“摸石头过河了”。如果你了解那就请向更多的人普及、唤醒自己和他人的公民意识吧。如果中国同志希望像西方同志一样获得自由平等公正,有尊严的生活,那么这是第一步。也是中国是否能走向文明的第一步。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7 13:17

本帖最后由 walter 于 2015-3-10 12:24 编辑

在公民社会里便会有马克艾什顿,哈维米尔克这样的公民英雄,才会上演一部部史诗般华丽的公民抗争正剧。换到某兲朝大家只能忍受被申纪兰大妈‘代表’的滑稽剧了。

最近两会又有人提议通过同志婚姻,结果当然是一如既往……。缘木求鱼这个成语怎么那么多人都不懂啊?

看完电影后,真心呼唤中国人的良知和正义感,且不求能一下子去关注和改善同志人群的生存环境。至少不会全世界去随地吐痰大小便,插队喧哗闹笑话吧?不会花样翻新的制假造假吧?或者我们头上至少还会有片蓝天吧?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7 14:19

本帖最后由 zhangshen 于 2015-3-7 16:03 编辑

回复 2# walter


    我想写一篇关于《模仿游戏》的影评,可能也不算是影评,只是一些想法,想问问你写这篇长文花了多少时间,修改了多少次?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7 20:40

本帖最后由 walter 于 2015-3-7 20:44 编辑

回复 3# zhangshen


    在年前就写出来一直没发,后记那一块是在过年时看了很多同志运动的资料后补写出来的。修改了不下十次吧。

这部电影信息量很大,真人真事改编有很强的时代性,政治性……,所以说编剧导演了不起。两个多小时一口气看完,笑声里飞出泪水……

最先开始写的主要是探讨剧中人物,后来基本全删了,因为这部电影重点是在公民抗争上。为了纪念一群敢于捍卫公民权利的人。

《模仿游戏》它主要是人物的传记,不是完全强调主角的GAY身份。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7 20:54

回复 4# walter


喜爱电影的原因有很多,主题、角色、音乐、特技等等,你在《骄傲》里看到平权的可贵,我是目光如豆吧,在《模仿游戏》里看到小图灵的表演,也觉得很感动。不过我能力有限,真写不出这么长的文章。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7 21:06

这部电影真的拍得太好了,把‘公民集体抗争’演绎的太好了,超级成功的群体戏,每一个角色基本都有存在的理由,少了谁都不完整。正好说明公民集体抗争是所有人来完成的。在现实里也是这样,同志婚姻合法化没有广泛的参与,没有社会共识的产生(公民意识),没有社会良知和正义感,根本无法实现。

比《米尔克》有意思,是正能量轻喜剧。前两年同志电影到了一个低谷。什么自我认可,历史上对同志迫害,家庭伦理……等题材都拍了!一堆小清新的爱情片基本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看得人都快吐了……。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7 21:15

回复 5# zhangshen


    呵呵!我也是,剧情要吸引人,主角要入眼等等!

不一定非要写长评吧?影评切入点很多,我也只是抓住一点,还有很多可写的地方。只要表达清楚,观点明晰就行了。只是忌讳没把影片看懂,只是猜度着去写,另一个就是弄出“耽美”大作来,使劲的‘虐’,脱离实际的煽情。论坛里这样的影评不少哦!

《模仿游戏》不好写,也没有多少LGBT情节,我是不打算写的。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7 22:56

本帖最后由 zhangshen 于 2015-3-7 22:57 编辑

回复 7# walter


   我们喜欢的类型还真是相差挺远的,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轻喜剧类型的,强调是电影,不是导演,编剧、演员那些。
我倒很好奇你说的“耽美”大作是那些,可以介绍一些让我参考吗?我是认真向你请教的,不是言不由衷、明知故犯的。
最后,我本来就没打算在LGBT上下功夫,希望能把想法写清楚再向你请教!
作者: PM10-AM12    时间: 2015-3-7 23:59

权利保障得依靠国家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8 00:30

权利保障得依靠国家
PM10-AM12 发表于 2015-3-7 23:59



    这个就别指望了。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8 00:43

回复 8# zhangshen


    《模仿游戏》里的图灵就是刻画了一个科学家,没有强调他的GAY身份,强调了他为科学、国家做出的贡献,他是怎样一个人。

呵呵!有些话还不要提名点姓的好,你自己看就知道咯!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8 00:52

回复  zhangshen


    《模仿游戏》里的图灵就是刻画了一个科学家,没有强调他的GAY身份,强调了他为科 ...
walter 发表于 2015-3-8 00:43



    私信给我就好了,恳求你的指教,好吗?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8 00:54

我的标题用的是U2纪念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的歌曲《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这首歌刚好在1984年发行,就是影片同志支援矿工发生的年代。这首歌影响力巨大,歌词里反映出的人文理念影响一代人。2009年U2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表演了这首歌。美国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最大的成就就是公民追求正义公正的意识像种子一样散播开了。同志人权活动深受其影响!


Words&Music by Brian Eno and Daniel Lanois
Album:The Unforgettable Fire
one man come in the name of love
one man come and go
one man come,he to justify
one man to overthrow
in the name of love
what more in the name of love
in the name of love
what more in the name of love
one man caught on a barbed wire fence
one man he resist
one man washed on an empty beach.
one man betrayed with a kiss
in the name of love
what more in the name of love
U2-pride(in the name of love)MVin the name of love
what more in the name of love
(nobody like you...)
early morning,april 4
shot rings out in the memphis sky
free at last,they took your life
they could not take your 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
what more in the name of love
in the name of love
what more in the name of love
in the name of love
what more in the name of love

一人以爱之名而来
一人来了又走了(从天堂来,回到天上)
一人来到 为了审判
一人为了毁坏(旧世界)
以爱的名义
还有什么比爱更伟大更多?
一人紧抓住带刺的铁丝网 (暗指荆棘冠冕)
一人他忍受
一人受洗在干涸的海滩
一人被一个吻背叛 (犹大卖主)
以爱的名义
还有比爱更多的意义吗?
4月4日的早晨(受难日,马丁路德金逝世于1968年4月4日)
枪声在孟菲斯的天空消逝
最终自由了,他们带走了你的生命
但他们夺不走你的骄傲
以爱的名义
还有比爱更多的意义吗?

两个副标题一个是玛莉亚凯利的hero,另一个是民谣女王Carole King的You've Got a Friend,看电影时觉得这两首歌和电影情节太贴切了。
作者: PM10-AM12    时间: 2015-3-8 12:17

这个就别指望了。
zhangshen 发表于 2015-3-8 00:30



    那可以指望谁呢?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8 15:00

回复 14# PM10-AM12


    还是指望自己,公民的权利只有依靠公民自己争取和保护,就像电影里一样。欧美同志婚姻权利全是依靠公民抗争获得的。

中国这种臣民社会不可能寄希望于有人去“抗争”了!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8 15:51

那可以指望谁呢?
PM10-AM12 发表于 2015-3-8 12:17



不回复了,越说越远。
作者: PM10-AM12    时间: 2015-3-8 17:12

本帖最后由 PM10-AM12 于 2015-3-8 17:16 编辑
回复  PM10-AM12


    还是指望自己,公民的权利只有依靠公民自己争取和保护,就像电影里一样。欧美同 ...
walter 发表于 2015-3-8 15:00



    可是抗争也总得有个对象和群体嘛。

  维护自身权利或某一类群体的权益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对抗还是不如协商民主更有效
作者: PM10-AM12    时间: 2015-3-8 17:18

不回复了,越说越远。
zhangshen 发表于 2015-3-8 15:51



    难道已经有更好对策啦?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8 17:56

难道已经有更好对策啦?
PM10-AM12 发表于 2015-3-8 17:18



    原来想说近就移民,远就再投胎,都是不切实际,所以说不回复。有这么多对策早当官去了
作者: mrblue    时间: 2015-3-8 18:04

被楼主如此强悍的文笔惊到了,我看的没有楼主那么深入,不过这部片子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主人公过人的胆识与远谋,他对理想的勇敢追求与不懈努力让两个以往敌对的团体最终走向了联合,这让我明白凡事只有自己敢于追求才有可能实现!
除此之外,至于同志历史方面个人并不是很有感触,毕竟事件的年代和背景与我相距甚远,但是我还是愿意为这部电影折服,正如片名“Pride",我们活着就要骄傲地活着,充满着勇气地活着!
至于楼上后来的话题就不好讨论了,因为涉及的范围太广,所以个人认为不是一下子就能让全中国实现同志结婚权益平等的,看欧洲国家关于同志权益的发展史就能知道:改革绝非短时间就能实现的,只有耐心,并充满理智与远谋,具备足够的社会影响力,才能推动其发展壮大,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虽然过程曲折,但那一天终会到来,因为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阻挡社会的伟大变革!
作者: PM10-AM12    时间: 2015-3-8 21:21

原来想说近就移民,远就再投胎,都是不切实际,所以说不回复。有这么多对策早当官去了
zhangshen 发表于 2015-3-8 17:56



    都是逃避的法子。不一定当官才有智慧嘛,还是有可为的。
作者: zhangshen    时间: 2015-3-8 21:37

这里也有智慧,奇怪了。实事求是罢了。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10 11:43

回复 20# mrblue


    谢谢,你说的太好了。这也是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一群来自底层和边缘的人不卑不亢的互帮互助,共同维护尊严和自由。也许电影里讲述的年代和人物离我们甚远,东西文化的鸿沟更是一时难以跨越。可电影还不是打动了我们,因为每一个人的尊严和自由都是一样。
作者: walter    时间: 2015-3-10 12:09

在全球同志新闻上看到这两条新闻:

“【数百家大公司呼吁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合法】美国的几百家大公司将在3月5日联名向美国最高法院递交法庭之友证词,呼吁裁决全国同性婚姻合法,到4日为止已有379家加入,覆盖IT和高科技、银行金融等各行业,例如Google、苹果、高盛、迪斯尼等,他们指出同性婚姻既是平权,也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

“【200多位市长呼吁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同性婚姻】3月6日,美国的226名市长和40个市的政府联名向美国最高法院提交"法庭之友"文件,呼吁裁决全国同性婚姻合法,这些市政府包括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首都华盛顿等。奥巴马政府当天也提交了同样立场的法庭文件。同性婚姻案最高法院将于4月28日开庭。”

顿时暖到不行!就和在《骄傲》片尾看到英国工会通过男女同性恋者权益保护的法案,就是依靠矿工工会的一致性赞成一样,让人欢欣鼓舞。如果说那时离我们太遥远,有时间差难理解。今天欧美同志婚姻的通过,就在我们眼前。一个社会公民的良知和正义感是战胜歧视和不公的基础,更是社会废除弊政,良性前进的基石。这还会有人质疑吗?
作者: 小左左左    时间: 2015-3-11 00:08

楼主棒棒哒!认真的思考和影评,看完了也让人思考并且想去了解更多了!




欢迎光临 Queer As Folk中文站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QAF中文站 (http://qaf1.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