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救世军/Salvation Army [打印本页]

作者: 热内    时间: 2014-11-13 10:22     标题: 救世军/Salvation Army

会员评价:


还没有评论

论坛出品 | 论坛高清
警告:本帖并不提供资源下载,回复必须为剧评,否则予以删贴且扣分处理





作者: YunDuoduo    时间: 2014-11-14 13:10

文艺片不是我的菜,但是因缘巧合,我还真仔细看了这部文艺同影。看了就不浪费,写个小短评吧。

导演是个出身摩洛哥的作家,25岁定居巴黎。目前出版了8本法文小说,基本是基于自身经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等多国语言,包括他的母语,阿拉伯语。2006年出柜,成了第一个公开出柜的阿拉伯同志作家。这部片子就是根据他的第三部作品,同名小说《救世军》改编的。

“第一个公开出柜”这样的标签自然吸引眼球,作家的写作却不局限于同性恋,他还关注阿拉伯世界(在摩洛哥同性恋是违法的,可判以刑罚,一些其它阿拉伯国家更甚),贫困潦倒的家庭,神一般存在的哥哥,邻里的霸凌,与同性长者的关系,文化冲突的存在,在异乡生存的挣扎。这些在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不过电影本身的审美确实让我这个喜欢明快饱满向的人抓狂:灰暗带脏的色彩,大段的留白,跳跃的情节,不肯多着墨的意象,角色几乎死板的脸,除了吵架大声其它一个调的对白。好吧,如果导演的目的是让观众对阿拉伯世界的同性恋青少年悲惨境遇感同身受的话,那么他成功了,我看完后确实压抑,困惑,甚至心里直骂WTF。

最后再回到电影的名字,《救世军》,就是救济站,一个容身之所,在电影结尾才出现。可回看主角阿卜杜拉短短的二十几年,竟一直在疲于寻找这个容身之所:他爱慕年长强壮的哥哥,但他不是;他一直挂念贫困潦倒的家庭,但他们不是;他成长在阿拉伯世界的社区,但它不是;他曾经从未想过离开祖国,但她也不是。他最后将自己出卖给了一个外国人,才在他乡找到救世军的救济站。他说着流利的法语,身在千里之外,怀揣着对未来的的迷茫和希望,为儿时听过的一首母语歌曲,终于流下了眼泪,何处是吾乡。
作者: 希宝    时间: 2014-11-14 15:32

我不是很懂他妈妈为什么好像有点不太喜欢他 而且他们两个同龄小孩打架 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邻居看出主角是一个同志 看电影中的样子 如果身份被人发现 不应该这么简单吧 家里似乎就容不下
上半部让我觉得不是同性恋这个问题了 而是阿拉伯家庭 这种家庭太压抑了
后半部进展蛮快的 收尾收的蛮漂亮
作者: Gerrard    时间: 2014-11-15 00:51

从破落的摩洛哥到发达的瑞士,从拥挤的家庭到宽敞的救助站,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也是一种成长的变迁。压抑的节奏缓缓铺展,无论是对哥哥的向往,对富人的献身,无非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渴望与梦想。离开家乡摆脱贫困,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信仰。一路艰辛地走来,不计其数的付出,坎坷曲折却能够带来希望
作者: 七仔的阿童木    时间: 2014-11-18 17:59

看之前期待挺大的  看完觉得导演在处理细节方面真是太跳跃
不理解他妈妈为什么不喜欢他  有太多没交代清楚
与其说是一部同志片 不如说是对自身的一种回顾
作者: QBerry    时间: 2014-11-30 21:48

有些地方没看懂...并不觉得妈妈不喜欢他,主角就是一个次子的形象。影片更强调逃离和自由,相比下同志色彩并不是很重。
作者: 猩猩宝宝    时间: 2014-12-4 19:10

其实本片的尝试试验多过电影本身的意义,也不是纯粹的只是讲述同性的那些事,其实本片讲述其他,例如家庭等等的着墨点更多,但是同样不懂他妈为啥不喜欢他,男主的台词看着有点絮絮叨叨,语调也基本一个调调,没啥起伏,使整个片子节奏再次放慢,我也是耐着性子加快进看完的,本片无论作为普通电影还是针对某类型的电影,都太平凡,平凡到即使你耐子性子全部看完,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甚至觉得浪费时间(本人想法)
作者: feel003    时间: 2014-12-10 16:40

小说改编电影,又或者说是新导演电影的通病,叙事缺少足够的细节,跳耀的很。没看过小说,又没有什么文化背景,这样会让人频繁跳戏。
最喜欢有哥哥的那几场戏,十二三岁的年纪,性的懵懂时期,身体的原始冲动推着他去探索,每次在哥哥房间的举动,那样的渴望却不可得,觊觎着哥哥的身体,即使是一点一滴。即使他可能也明白,这是不被允许的。
作者: a331078629    时间: 2015-1-2 15:07

一开始节奏很慢啊。。
后来感情就出来了。
不错
作者: 爱莫良    时间: 2015-4-24 16:14

故事讲得不好
作者: ssync    时间: 2024-3-23 13:25

是去年看的这部电影,看简介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导演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就又去找了原著来看。原著和电影一样都不是很长,但确实补充了不少电影的细节,让我更清楚作者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救世军》主要叙述的是作者自身成长与找寻自由的故事。作者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上面有一个哥哥,可以说相比于父亲,哥哥才是这个家庭的老大。哥哥读完大学后就一直非常努力地在供养这个家,可以说几乎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相较于当地其他男性,哥哥很晚才结婚。毫无疑问,如此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成为了作者爱慕的对象,作者进入哥哥的房间,嗅闻哥哥的气息,感受哥哥的存在,甚至还想和哥哥滚床单。但一次兄弟三人的旅行,作者知道了哥哥有了自己喜欢女生,他们会结婚,哥哥将不再属于他了,但同时作者也知道,无论如何哥哥都将永远属于这个家,属于母亲,属于自己。

此后作者开始讲述自己离开故乡去异国求学以及和教授Jean的故事。私以为,这部分经历是作者找寻自由的主要过程。作者和Jean的关系一直是金钱与肉体的交织,或者粗暴地说,就是包养关系,但是作者对于这部分的态度是不认可的,但无论怎么说,作为观众或读者的我都很难说这是爱情。故事中其实还有一段插曲和作者与Jean的关系相互映照,就是作者在最后一次去见Jean的旅程中遇见的一对情侣Matthias与Rafael,Matthias很爱Rafael,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但是Rafael并不爱Matthias,他和Rafael在一起的原因是他作为一个外来移民,他需要Matthias带给他的利益。其实作者和Jean的关系也是如此。当然,Jean自己有很强的掌控欲,作者称这让他无法喘息。

其实看完电影后我对这个故事的感觉是模糊的,但看完原著后我对作者讲述的这个故事感到混乱。某种程度上说,作者其实就是一名男妓,但是他想要从和Jean的关系中获取更多自由,但以金钱为纽带的肉体交易关系怎么可能自由?作者在来到瑞士后,除了在救世军救助站暂住外,就是在街头游荡,去公厕寻找刺激,最疯狂的莫过于作者和前面提到的那对情侣3P后还讲给Jean听。在我看来,这些其实是作者在陷入无尽深渊之后的一种以自我打碎的方式进行的自我救赎行为。也正如作者自己最后表明的,“打碎自己,能更好地重塑自己。”

不得不提的是那个橙子,在电影中是作者的室友给他并且提出要与他一同分享的,但在原著中,这个橙子是一名在公厕给作者BJ的陌生男子给作者的,在救助站里,也是作者主动提出要和室友分享这个橙子。橙子在这里象征的其实就是“自由”,作者说自己感到那个给自己BJ的人是真的爱自己,这种感觉是作者在Jean那里获取不到的,也就是“自由”。

所谓的“救世军”,不会是其他任何人,而只会是自己。




欢迎光临 Queer As Folk中文站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QAF中文站 (http://qaf1.org/) Powered by Discuz! 7.2